“這位女同志,你現在在扶貧工廠工作,一個月能掙多少錢?夠不夠生活費?”“廠子就開在我樓下,繡品還可以直接帶回家繡,既可以照顧老人和兩個小孩,還可以苦到生活費,我現在1個月至少可以拿到2000多元工錢!”那菊芬笑容滿面,手中的針線來回穿梭,說話間一塊小小的繡品便完成了。這是近日武定縣紀委監委工作人員深入紅土田易地扶貧搬遷點開展“蹲點式”監督的一個場景。
今年來,結合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實際情況,武定縣紀檢監察機關全力保障脫貧攻堅決戰決勝,以強化監督職責和督促問題整改為抓手,緊盯易地扶貧搬遷政策連續性穩定性,持續深化扶貧領域問題專項治理,推動存在問題及時解決、短板迅速補齊,不斷提升脫貧群眾幸福感、滿意度、安全感。
工作中,該縣紀檢監察機關聚焦群眾當前生產生活狀況、扶貧政策落實、脫貧成效及滿意度等,深入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,加大對易地扶貧搬遷戶后續幫扶工作的監督,圍繞學校、衛生院、扶貧車間、商場等同步配套建設,跟進監督、全程監督、精準監督后續管理工作情況,督促相關部門設立重點任務清單、工作推進情況公示欄,堅持以“督”促“戰”,讓搬遷群眾“安身”又“安心”。同時,緊盯易地搬遷貧困戶“飯碗”,加強對因疫返貧致貧風險防控工作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,督促全縣各級各部門認真做好“六穩”工作,落實“六保”任務,用足用活現有后續扶持政策,做到“絕不讓一戶搬遷戶返貧”。
“繡娘們搬到社區后,刺繡從不會到會,從每天幾塊到現在每個月有2000多塊的收入,我相信以后我們的市場會越來越大,產品會越做越好,大家的收入也會越來越高。”該縣紅土田社區彝繡扶貧工廠負責人介紹。
該縣還探索建立了“黨建+企業+勞務輸出隊”“黨支部+產業協會+貧困戶”等就業扶貧方式,開發公益性崗位、線上就業招聘等渠道,實現企業招工解決一批、扶貧車間吸納一批、公益性崗位安置一批、個體創業帶動一批的目標,為貧困戶“拔窮根、扎富根”提供了強有力的就業保障。目前,共創建易地搬遷“扶貧車間”17個,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173人。
“穩就業是解決貧中之貧、困中之困的有效方式。做好搬遷群眾的就業服務是重點,有收入大家的心才能安定下來,全縣紀檢監察機關將堅持把就業扶貧作為監督重點,持續下沉一線、跟進監督,確保政策落地、群眾增收。”該縣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。(勞琳淑)